​李克强同志留下了这些就业金句

李克强同志留下了这些就业金句

(来源:日喀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11-01)

李克强同志溘然去世,全国人民深切哀悼。此时此刻,我们特摘要了李克强同志关于就业的部分论述,提供大家再次学习,领会他在领导推动中国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指示,感悟他为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落实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以继续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的行动,寄托我们就业人的哀思,告慰他的英魂。

 

1

关于保就业稳就业促就业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2018年6月11日,李克强在湖南长沙考察时来到58集团

 

2.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2015年5月19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3.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

——2019年12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4.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赴人社部专题考察就业工作

 

5.稳增长根本是为了保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好生活,才能让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和谐。

——2016年5月6日,就业工作座谈会

 

6.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记者会

 

7.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2020年6月1日,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

 

8.一个人如果前程有忧,自然很难思稳。只有就业稳了、人心稳了,社会才会稳!

——2016年5月6日,就业工作座谈会

 

9.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

——2018年9月28日,李克强考察浙江台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10.把就业优先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位置。

——2019年8月19日,李克强在黑龙江哈尔滨主持召开部分省份稳就业工作座谈会

 

11.落实政策稳市场主体,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力,切实稳就业保民生。

——2022年7月7日至8日,李克 强考察福州、泉州

 

12.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

——2022年5月7日,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

 

13.保住就业就可以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14.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总理记者会

 

15.外界最关心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中国政府最关注的还是就业。

——2014年9月9日,达沃斯论坛

 

16.就业信息对判断整个经济形势至关重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赴人社部专题考察就业工作

 

17.小微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支持小微企业,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直接关乎“就业”这个民生之本。

——2015年4月17日,李克强考察中国工商银行

 

18.就业的重点对象,一个是高校和中职毕业生,一个是农民工。如果说,大学生和中职生的就业是“经线”,那么,农民工的就业就是“纬线”。只有织牢“经纬线”,整体就业形势才稳,经济社会才会稳!

——2016年5月6日,就业工作座谈会

 

19.对重点人群保障就业,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

 

20.千方百计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为就业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020年3月20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1.要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就业不可能全靠政府通过‘计划’来完成,而是要尽力发挥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去实现。这也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表现。

——2020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22.灵活就业支持政策要对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不仅直接事关农民家庭收入,也事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一定要用好农民工这一中国经济宝贵的资源。

——2020年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23.灵活就业打开了一扇很大的门,这已成为老百姓当前就业增收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让他们‘心中有底’,相信未来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2

关于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1.普通人有上上智,要鼓励更多人有敢闯敢创办企业的勇气,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一视同仁支持创办和发展包括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职业培训要适应市场需求,把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发挥出来。民生在勤,勤就得能就业,依靠劳动创造财富。就业稳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很重要的是着力以保市场主体来稳就业。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尽快把失业率降下来、控制住。用改革的办法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可持续。

——2022年6月27日,李克强考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

——2015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回信清华学生

 

3.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

——2015年5月19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4.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总理记者会

 

5.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2014年9月11日,天津夏季沃斯论坛

 

6.我们要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7.金融创新应该为老百姓的创业、就业提供动力支持,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金融业服务的最重要标准,要以此倒逼金融改革和创新。

——2014年3月26日,李克强考察小额贷款公司和农行辽宁分行

 

8.要支持风投等创投基金更好发展,在初创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扶一把。创业创新既要敢为天下先、创成天下先,又要记得天外有天,敢闯敢试、不骄不躁,一步一步踏实往前走。要打造更多双创平台,助力更多人实现创业创新梦想。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李克强考察深圳领创天下创业园

3

关于提升技能发展人才

 
 
 
 
 

1.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是石油、铁矿才是资源,人是最大的资源。如果人实现了就业,那就是人力资源;再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就变成了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活力和潜力所在!

——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2.技不压身,学好技术,就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本事,这是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

——2014年5月22日,李克强考察内蒙古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大力推动“双创”上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2019年5月13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要)

2016年5月6日

 

一、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就业不降反增,主要就业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还是居世界之首。据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这是稳定就业的底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需要就业的人数不减,就业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持新增就业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既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也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

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二、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

增加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针对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领域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新形势,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守住就业基本盘,以调整结构拓展就业新空间,以深化改革激发就业潜力与活力,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促进扩大就业的综合效应和持续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这对增加就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转型,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也有利于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随着农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服务业需要吸纳的就业人数随之增加。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容量。

二是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是政府分配工作,后来转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也转为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现在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就业转型。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双创”和“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要注意在“放、管、服”改革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政策解决问题。

三是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发挥了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尤其是农民工功不可没。当前,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就要使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从大概念来说都是人力资源。现在人力资源的概念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主要指劳动力的数量和体能,现在主要指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职业技能等。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今后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我们要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上来。

扩大就业、推动就业转型,必须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转过来,现在经济很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不发达。实际上,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占绝大多数,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微企业,他们生产效率高,在就业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既要有顶天立地、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这几年,我们对中小微企业不断采取减免税费的措施,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活起来,更多地增加就业。

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扩大就业必须推动民营经济继续加快发展。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的活力,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与2006年相比,国有企业减少就业人员900多万,而民营企业增加7000多万,其中2015年比2014年增加1323万,也就是说,去年13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主要是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增加的。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问题,要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督促落实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壁垒和不合理束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总之,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必须把它做好。让“放、管、服”和“双创”这些有利于就业的措施更大地发挥作用,让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得到更快发展,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这才是真正的改革红利。特别要大力发展新经济,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年轻群体的就业岗位。这样,我们的经济活起来了,就业也就活起来了。

三、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

我们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取向是不能改变的。但国家出台的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有些还没有很好落实到位,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引导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协调和配合,使就业创业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两头:一头是高校毕业生,一头是农民工。这就像“经天纬地”一样,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一经一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人社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两个重点。

农民工是庞大而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状况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最直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农民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继续重视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从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看, 目前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农民收入增量中有近一半来自打工收入。因此,有关部门不能只盯着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还要考虑每年至少新增几百万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农民能够外出打工,他们的收入才会增加,这样才能保证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也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在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多了。去年我到西部一个省考察时专门向一些农民工了解了情况,他们都在外面打工十几年了,我问他们想不想回家创业?有的一听就掉眼泪,说怎么不想,如果能够回乡创业,既能增收又能顾家,当然非常愿意。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今年如何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政策建议。凡是有利于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都应积极给予支持。要围绕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加大对贫困家庭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农民工有就业门路,能够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农村社会就能稳定,也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还有其他的就业重点保障对象,也要采取措施予以支持。比如在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就遇到富余员工分流转岗安置问题,不转岗不行,但不能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我们要努力使富余员工通过企业内部挖潜、开展“双创”、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实现转岗就业;对一时难以就业的,要通过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保障基本生活。

促进就业创业还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底线。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挥好失业保险、大病保险的“稳定器”作用,解除居民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帮助经济困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出现较大范围失业风险。更多关注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并存,既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企业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跟着市场需求的指挥棒转,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学校教育培训,可以是短平快的培训,也可以是岗前培训,还可以是在岗位上学、在实践当中学。

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从各自的角度支持就业培训工作。这方面加大投入是值得的,这是为经济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情。如何把青年人培训好,让他们能够就业,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这几年一些国家发生动荡,青年失业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真正把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五、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就业不仅是人社部门的职责,也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要从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扩大投资的重要导向,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我们的许多宏观政策,是根据就业数据来制定的,及时掌握完整准确的就业和失业数据至关重要。要紧紧盯住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分析研判,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城镇调查失业率的上升。二是及时拿出促进就业的实在措施。除要落实好已有政策外,还要根据形势变化再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积极提出政策建议。三是各方面出台政策不能影响就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要确保与就业直接相关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比如建筑行业税负无论如何都要只减不增,还有金融行业不能把负担转嫁给企业。总之,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2016年7月16日第14期《求是》)

 

2023年11月2日 14:00
浏览量:0